跳到主要內容區
ImgDesc
回首來時路 情牽一甲子

民國四十六年八月一日,大雅國民學校三和分校,奉縣政府令升格獨立為三和國民學校。這要感謝當時的西寶村長廖繼達先生,三和村長江炳坤先生,上楓村長陳清龍先生,第一任家長會長張燦然先生,及地方人士的積極爭取,得以竟全功!在成立大會致詞時,當時任鄉公所的課長張子卿先生,曾祝福全體家長師生,要「校如其名」,做到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!真的,創校校長張秋圃先生,果然在蓽路藍縷中,經過多少艱辛,闢出一條坦途,奠定日後學校的發展基石!當時政府財政困難,創校經費必需地方人士全力配合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。當時流行三對等政策,即鋪橋築路等地方建設,所需的經費,縣府、鄉公所、地方民眾各負擔三分之一。民眾必需先籌募一筆經費,才得向鄉公所、縣政府爭取地方建設。可見當時學區民眾對三和創校付出的心血有多少!

一、校舍興建

創校之初,校地很小,只足夠開闢一百公尺跑道。東邊一排五間教室及北邊一排三間教室,容納十班學生。十班學生使用八間教室,不夠兩間如何安排呢?五、六十歲的校友都知道,那時,實施二部制(即一、二年級分別上下午課) 。沒有辦公室怎麼辦呢?臨時在東邊五間教室的南側,用磚砌成兩間簡漏的房子,權充辦公室。裡面還有一條排水溝呢!冬天,冷風從水溝灌進來;夏天,蚊子從水溝鑽進來。後來本地旅日僑胞張秋庚先生、張耀西先生兩位叔侄樂捐興建一間教室,辦公室才搬到中廊來(現在保健中心)。後來每逢增一班即興建一間教室,學校漸具規模,不過,當時教室都是平房,屋頂蓋的是瓦片,一部份的教室,隔牆也用土竹籬塗上石灰,在當時還是頂美觀的。不過,沒有天花板,屋樑除了重要的幾根使用木料,其他的屋樑,有的使用竹子,有的使用油加力或杉木。後來,政府財政逐漸好轉,才把使用多年的老舊教室,加強或重建。記得在王木田任校長時,徵得吳金火鄉長的支持,把本來縣府核定的加強樑柱預算,追加經費使用鋼筋混凝土重建,使校貌煥然一新,當時到校參觀的人士,都讚不絕口,認為是全鄉最壯觀的校舍了。老師學生也感『與有榮焉』!當然後來興建的教室,經費也越來越多,也更加美侖美煥了。丁秀雄校長也爭取到經費,把所有教室門窗改為鋁門窗,並新建教室六間及音樂教室視聽教室,以及校園三面美觀的圍牆。到了這時,完整美觀的校園令人稱羨!而北邊的一條長廊,一眼望去,壯觀極了。張嘉隆校長就任時,即努力奔波,為的是幫學校興建一棟體育館,讓師生不拘風雨,都可快樂的運動健身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終獲得教育廳核撥。這時張校長更忙於到各地參觀,他校新建的體育館,最後以臺中市泰安國小的體育館樣式最為中意。不過,泰安國小體育館設有地下室,我們建議,把地下室改為一樓禮堂,這樣學生集會有了場所,更可以用來當表演或比賽場所。落成時,師生們興奮不已,這只有在高中以上才能見到的禮堂,竟然在三和國小出現。每當晨曦映照,整個學校亮起來,那雄偉美觀的大樓,不禁想把它大聲的喊出『揭陽樓』!陳瑞瑛校長到校為統整校園,使之符合動靜分明的政策,開始做校園整體計劃,經縣府多次評核,獲得通過,也解決了老舊教室無法報廢拆除的問題,並向教育部爭取第一期建設經費五千餘萬,增建二十八間教室,完工後命名為『康德樓』。『康德樓』樓高四層,色調要求能與『仁彬樓』調合,兩棟大樓是本校美與力的結合,到校的人都說三和的校園太美了!

二、校地擴充

創校之初,校地狹小。在吳金火鄉長任內,完成大雅鄉第一期都市計畫時,規劃現在使用的這片校地。當時,政府財政困難,無法一次徵收完成,便使用分期方式逐年徵收。當每一次徵收校地時,家長們可辛苦了!因為,這片校地是梯田,從東邊向西傾斜,每一次徵收校地,就要把東邊高的土方移到西邊。當時沒有推土機或怪手等大型機具,只能靠人工去完成。每天看著一群家長,有的鋤土,有的挑畚箕,他們都是來做『公工』(義務的)。因為,學校沒有這筆龐大的經費,來僱工鏟平校地,只看到當時校工張秋瞭先生,忙著為他們準備當時最好的飲料─白開水,他也忙得不亦樂乎!這幅感人的鏡頭,至今仍深記腦海中。直到丁秀雄校長任內,政府預算編列了一大筆經費,徵收學校預定地,本校在丁校長和總務主任劉朝源老師奔波下,完成了十七筆計一萬零七百平方公尺校地的徵收工作!徵收的土地,一部份是魚池,一部份是窪地,西邊的土地比操場低了很多,那時,剛好雅潭路在拓寬,學校提供他們倒廢土的地方,這片校地終於打平了。但是表面卻不平整,缺乏土方覆蓋,很幸運的,張嘉隆校長爭取興建『仁彬樓』,開挖的土方剛好配上用途。

三、歷任校長

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,校長的特質,往往影響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,校長的努力,可使一個學校脫胎換骨。

第一任校長張秋圃先生(在任七年)是位文人,兼好好先生,對書法很有研究;對音樂也很有興趣.每天早上升旗後,領著全校師生,齊唱早安歌。他辛勤創校,和地方人士也融和相處,才能得到學區家長的幫助。那時地方人士對學校來說,是一股很大的助力。他鼓勵老師熱心教學,要把學生教好,建立了良好校風。

第二任校長劉太和先生(在任五年) ,也是一位文人,對人一團和氣,思想比較先進,他開啟師生跳土風舞的風氣,對幼童軍教育及體育活動也很重視。

第三任校長王木田先生(在任十年),是標準的農夫,壯壯的身子,全身充滿活力,一心一意要把學校辦好。硬體方面,要把老舊教室翻修。首先爭取到旅日僑領張耀西先生,配合鄉公所捐建音樂教室一間。並徵得第三屆校友張錦田先生,贈建北邊圍牆,使學校安全管理進了一大步。民國六十七年接辦惠明學校盲童班六班,擴大了學校編制。當時東邊一排教室也在王校長任內,改成鋼筋水泥二層大樓。軟體方面,他重視學生學業的提升,月考採用星形方式編排,真的,他的努力,也大大提升學習成果。三和國小的畢業生到了國中倍受讚揚。

第四任校長林炯宏先生(在任九年) ,是辦校老手,他要在穩定中求進步,對三和團結和諧的校風,厥功甚偉,也解決了校地懸案,使省有土地變更為由學校管轄,為日後興建校舍減少阻力。他善於茶道,下課前,他會先泡口好茶,等待下課的老師。因此,校長室裡常常老師們雲集。他也注重童軍教育及各種學藝及體育競賽,當時鄉運會總冠軍非三和莫屬。合唱比賽也常得好成績,科展也常有好表現。

第五任校長丁秀雄先生(在任四年)。有人說他是政治校長,說實在的,他真的有一套,在他任內,完成校地徵收的龐大繁雜工作;完成了三面美侖美煥的圍牆;又把所有教室門窗改為新式鋁門窗;教室的地板也換成磨石板塊,小朋友脫鞋上課,蔚為風氣。新建教室六間及圖書館、視聽教室。有人說在他手裡,三和校地沒有被他翻過的地方,少之又少了。並徵得友人張茂雄先生協助,為每個教室加裝電風扇。他做事要求完美,不到零缺點絕不休止。

第六任校長張嘉隆先生(在任七年) ,把三和國小推上了巔峰。他首開國小一年級開始全校學英語的風氣。那時英語師資不夠,因此,請了一位外籍老師,使用電視機教學。張校長為了成立機房和裝設每班教室的電視機,籌募了一筆不少的經費。要求老師們早上七點半前,來到學校幫忙指導。為了使學生下午上課時,精神飽滿,規定學生要確實安靜午休。也請老師在場指導,陪學生午休。真的,這段期間,老師們很辛苦,但是老師們甘之如飴沒有怨言。張校長又爭取一班幼稚園,解決老師們及附近家庭的困難。由於張校長優異的辦學理念,三和的名氣也大大提升。學生多起來了,三和從中型學校,漸轉變為大型學府。為了慰勞老師的辛勞,張校長特請家長會和老友陳錦昌先生利用寒假期間,補助老師出國遊覽,增廣見聞。『陳董』和『董娘』在學校裡,成了陳先生夫婦的專有名詞。為了美化環境,降低氣溫,廣植花木草皮,校園裡十數棵大榕樹,就是張校長從大雅移植過來的。前庭姿態美妙的茄冬樹,梅花,操場南邊的黑板樹,也是張校長在任時所種植。他的口頭禪『樹大就是美』,成一時佳話。校園裡也佈置了幾顆巨石,點綴美麗的校園。有人說『愛樹石』的人,必有一顆仁心,值得信哉!他並徵得國畫大師呂佛庭教授墨寶『樂觀』兩字,石刻於『仁彬樓』前,勉勵學子『樂觀進取志氣豪』!

第七任校長陳瑞瑛女士(在任六年) 。三和國小是個很有福氣的學校,陳校長是三和國小創校以來第一位女校長。她是一位熱誠有餘、活力無限的校長,奉派之初為了深入瞭解學校概況,幾次邀約她的老友賴主任深談,當然賴主任盡其所知『剖腹相見』。因此,陳校長對三和的瞭若指掌,經營學校胸有成竹。她承襲三和優良傳統,加上她嶄新的治學理念,描繪出三和的圖騰和遠景,以『愛心』、『活力』、『成長』、『感恩』為精神指標,要把三和帶上更高的層次。她發展社團活動,讓每個學生發展潛能,開發智力。為了三和將來的發展,以及掃除建設的障礙,擘畫三和校園整體規劃案。經縣府多次評定通過,也獲得教育部核撥第一期經費,增建巍峨的『康德樓』。四、五、六年級有福了,他們有嶄新、舒適的教室上課;全校的小朋友有福了,因為他們有好寬敞的圖書館、電腦教室看書、借書、學習資訊!

第八任校長許瑞芳(在任六年) ,他是三和的前主任,對三和再熟悉不過了,他也是一位很風趣的人,『不吃卜拼(倒)給豬吃』的口頭禪,成了臺中縣校長界的名言。您不要看他『肖肖ㄚ是』!他曾是福民國小校長,任內也救過一位老師,那位老師因學○○氣功,走火入魔,許校長介紹他到西寶村氣功班,學習智能氣功,治好了那位老師的失眠症。又創辦了新平國小,更接任全縣數一數二的大學校-東平國小。我們常看到東平的家長,到校拜訪,可見他辦校的威力了。他明白,現在學校發展的方向。他知道第二期,第三期整體規畫的龐大經費,已遙不可期。他首先把殘缺的運動場,修建完成,使學生有正常的活動場所,再來,就是繼續提升學生學藝及學業水準。我們從最近師生在前庭紅榜表現,不難窺其一二!他是愛校如家的人,每當颳大風下大雨的日子,雖然縣府下達免上班、上課的命令,但不用懷疑,他一定守在學校!

第九任校長陳瓊杉(在任二年)任職三和國小秉持著以往認真、積極的辦學精神及態度來推動教育,以「人文學校」、「全人教育」、「多元智慧」及「英語外師」為主軸。如何「落實教育公義--積極關懷弱勢學生,提供學生學習機會和舞台」,「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、提供成功的機會」、「與世界接軌、激發學生多元潛能」便成為陳校長奉為圭臬的核心價值。雖教育改革浪潮洶湧,卻未曾動搖堅定信念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秉持「精進、團結、和諧」的理念,以感恩惜福為懷,以成就學生為志,持續作育英才。陳校長這位愛種樹的男人在校園裡遍植青翠蓊鬱的好樹,期許能秉持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教育理念,努力打造校園綠美化,厚植優質的校園環境。陳校長也致力推展藝文教育,典藏名家書畫作品,舉辦校園藝術季系列活動,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,進而發揮境教功能,陶冶學生完整的人格。陳校長又致力爭取學校老舊教室重建經費及相關設備,戮力「營造優質人文校園,共展三和教育風華」,為學童開啟未來繁星點點之美夢。

第十任校長洪瓊媚,民國102年8月調任大雅區三和國民小學,正值三和國小更新設備與建築時期。教學設施設備改善工程:汰換老舊設施,更新教學設備,給予學童更優質的學習場域。東側圍牆暨大門修建工程:將數十年斑駁壞損的圍牆,整建成充滿藝術氣息的繽紛圍牆與大門。教學大樓拆除重建工程:將老舊大樓拆除重建為教學大樓,命名為『樂學樓』,以「樂學之地在三和,學以致用人才出,樓築而生夢想真」,勉勵全校師生樂於學習。增設幼兒園班級:配合臺中市托育一條龍政策,幼兒園增為二班,給予更多學童教育機會。強化校園安全防護工作-電子圍籬:採用電子式感應圍籬,讓學校及學童的安全、時時獲得保障。mBot機器人教育課程:推動機器人教育課程及3D創客課程,配合資訊教育與藝術課程,培養孩子多元創造力及思考力。跑道整建工程:因PU跑道多處剝落,影響學童及社區運動安全,經吳顯森議員協助,整建為三色跑道,運動民眾來校運動時,眼睛無不為之一亮。北二大樓牆面彩繪美化:將各樓梯間設計裝置藝術呈現,讓孩子在行進間,也能體現藝術校園氣息。洪校長延續前人之理念,承先啟後,秉持「金色童年 幸福三和」的核心理念,延伸出「品德優先,語文領先,藝文創先」之課程精神,形塑學生藝術與人文氣息,與世界接軌、激發學生多元潛能,戮力「營造優質人文校園,共展三和教育風華」。值此三和國小建校一甲子,盼以『三和福地 六十韶光展風華,鑄愛成篇 育才成林顯卓越』,成就百年風華。

四、家長會

家長會是學校的支柱,為學校出力,也為學校出錢。它是學校發展的最大助力!家長會長是學校的董事長,歷任會長張燦然先生、廖繼達先生、張添根先生、林俊彥先生、廖顯彬先生、廖顯波先生、吳顯森先生、張慶川先生、廖述淇先生、張崇銘先生、廖秋勝先生、江裕震先生、張國良先生、夏繼欽先生、彭盈豪先生、龔漢勇先生、張龍田先生、廖映雪女士、彭家輝先生、黃仕政先生、朱培政先生、廖珮棋女士、張耀崇先生,他們盡心盡力,為學校貢獻良多。今天的三和,有如此光輝的歷史,完善的發展,家長會眾多成員功居一等,功德無量。現代的家長會,職責更重了,要參與學校午餐評鑑,聘雇教師考評、校務會議、教育志工大會、社區運動大會……,雖然責任更大了,但每位參與家長會的成員這樣跟學校說:只要是為了孩子,把當用的用在孩子身上,我們都很樂意協助學校。是的,就是這關愛孩子的精神,讓越來越多年輕的家長更願意加入三和家長會,為校務發展一同努力,也讓我們看見社區與學校之間的合諧之美。

五、教育志工隊

從前學生上下學,幾個重要路口要導護老師看護指揮。至於五叉路口、清泉路口,就要學生自立自強了!有了交通導護志工的『犧牲享受,享受犧牲』,學生安全多了保障,老師也可以放心的指導早自習和英語教學了。剛創隊時人數不到二十個,後來有愛心的人,漸漸出來了,男生也不落人後,都加入了行列。記得成立之日,有位家長會常務委員張天和先生,慨捐十萬元做為添製裝備基金,他的義舉令人欽敬!當時也有好幾位人士也熱烈捐輸。教育志工大隊經歷任大隊長張秀英女士、賴素雲女士、王碧雲女士、李金玉女士、劉琇芬女士、黃語女士、劉麗芳女士、廖琇滿女士、石秀月女士、莊秋香、何美琇女士、陳玉葉女士、呂月玲女士、王素娥女士、廖映雪女士、趙美雲女士、林紫涵女士的戮力經營。使得教育志工大隊,日漸茁壯,現在已達110人以上。有愛心的人最美了!志工們有的子女已離校,有的長大成人,甚至有的根本沒有子女在三和就學!現在更擴充工作項目:有圖書館志工、補救教學志工、保健志工、故事志工、特教志工。最可貴的是加入的教育志工,非有特殊原因,很少辭掉這個工作。她們在烈日下、寒風裡,繼續為可愛的小朋友服務,他們更出錢為貧苦學童捐助午餐,他們的愛心真令人感動!

六、後記

記得首任校長張秋圃先生,曾寫了一段歌詞: 『我們的學校,美麗的三和!有美麗的校園,有清溪的聲調,......』願這美麗的聲調永遠流傳!